2025年7月20至25日,“潍美考家·设计兴乡”实践团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于河街道考家西村,以“青春视角看发展 创意设计促振兴”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。团队聚焦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形象提升,通过调研走访、创意设计、美育服务等多元举措,构建“调研筑基—设计赋能—成果落地”的闭环服务模式,用青春力量为考家村乡村振兴注入创意动能。
红色基因溯源,筑牢设计根基
实践团以考家村红色文化为切入点,开启为期六天的实践活动。7月20日,团队首站对接考家村村委,通过实地走访摸清村庄风貌特征及文化底蕴,并重点调研考斌之纪念馆。在与村书记的深度访谈中,团队详细梳理村庄从抗战时期到新时代的发展脉络;通过与退伍老兵促膝长谈,收集到“考团”抗日等珍贵历史细节,为后续设计积累了鲜活素材。
图 1图为团队参观考斌之纪念馆
图 2 团队成员对老书记进行采访
7月21日,团队前往潍坊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,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集体默哀,深刻感悟革命精神;下午走访茅埠·知行馆,对比分析周边村庄在文化传承中的差异化路径。期间,团队还同步开展龙江城市推介宣讲,通过多元形式展现龙江的独特风采与发展活力,为跨地域文化交流搭建桥梁。“考家村的红色故事具有独特性,只有吃透历史脉络,设计才能真正触动人心。”团队队长表示,两天的调研为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。
图 3 图为团队参观学习茅埠·行知馆
图 4 图为团队参观潍坊烈士陵园
创意设计赋能,激活乡村品牌
作为实践核心内容,团队将设计创新贯穿全程,重点打造乡村标识与文创IP两大成果,让红色文化与乡村特色可视可感。
在乡村标识设计中,团队提炼考家村“风筝文化”与“红色记忆”双重内核,推出“考乡记忆”系列视觉作品。LOGO以潍坊传统风筝为基底,将“考”字融入鸢鸟造型,背景衬以潍坊地标奎文门轮廓,通过简洁线条勾勒出村庄的历史沉淀与自然之美。标准色选用草木绿、暖沙色与米白色,分别呼应乡村生态、乡土记忆与文化纯净,形成兼具辨识度与传播力的视觉符号。同时配套设计的产品包装,既突出“考乡记忆”品牌调性,又符合绿色环保理念,为村庄特色产品走向市场搭建视觉桥梁。
图 5 图为团队成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
文创IP设计则以抗日英雄考斌之为原型,打造“英魂小将·斌之”形象。该IP还原“考团”军装的标志性元素——军帽象征信仰担当,粗布军装纹路呼应抗战岁月,通过Q版萌化风格消解历史的厚重感。IP角色“小考”被赋予“坚毅勇敢、质朴热忱”的性格特质,其使命是讲述考斌之组建“考团”抗日的英雄事迹。团队同步开发毛绒玩具盲盒、笔记本、帆布袋等衍生品,将红色故事融入日常用品,让爱国精神以更亲和的方式走进村民生活。
图 6 图为团队乡村特色标识与文创IP设计
7月22日至24日,团队多次召开设计研讨会,结合村民代表与村干部意见反复打磨方案。期间,成员们拿起画笔开展墙绘工作,以生动图案装点村庄墙面,让艺术美感融入乡村肌理。从设计初稿到专业软件精细绘图,从色彩调整到元素优化,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团队对乡村文化的理解。“设计不仅要好看,更要让村民认同、让游客记住。”参与设计的队员说,最终呈现的作品既保留历史真实性,又充满青春创意。
美育服务落地,延续设计温度
团队同步开展系列美育活动,让设计成果惠及更多村民,尤其是青少年群体。7月22日至24日,“冰雪文化”“冰雪运动”“冰雪艺术”三门特色课程相继开课,通过讲述世界四大冰雪节、解析冰雪运动规则、演示冰雕雪雕技艺等内容,为当地儿童打开艺术之窗。龙江城市推介活动也在同步进行,通过多元形式展现龙江的独特风采与发展活力,助力提升城市影响力。此外,团队还为村里儿童提供作业辅导,通过耐心讲解数学难题、指导作文写作等方式,用陪伴助力成长。7月25日,实践团汇报设计成果,“考乡记忆”标识系统、“英魂小将·斌之”文创IP等作品集中亮相,得到村民与当地干部的一致认可。
图 7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特色课程及宣讲
此次实践活动,“潍美考家·设计兴乡”团队以设计为笔,以文化为墨,在考家村的土地上绘就了红色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画卷。从红色文化调研到创意设计落地,从美育服务到成果转化,团队用专业能力诠释了“设计赋能乡村”的理念。未来,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,让青春创意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更多光彩。
图 8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负责人合照留念
(东北林业大学:赵健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