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《诗经》“衣锦褧衣”的素雅风致,到盛唐“时世妆”的华彩流光,中国传统服饰历经千年演变,其核心元素从未褪色。李亚鹤发现如今,深藏于古籍与文物中的设计智慧,正悄然融入现代生活:魏晋袿衣的飘逸剪裁、宋代褙子的修身理念、明制马面裙的百褶工艺……这些跨越时空的汉服元素,以全新姿态点亮当代人的日常穿搭。
魏晋袿衣
在现存《洛神赋图》中,洛神的服饰搭配可以说是紧身袿衣与大袖短襦的叠穿。李亚鹤发现袿衣来自深衣的变形,主要不同是在深衣末端裙裾之处,加饰上宽下窄的“圭”状布片和飘带,因此叫作“袿衣”。其中,布片中尖的部分称作“髾”,飘带则称为“襳”,整体有种飘逸流动之感。外搭的短襦长至腰腹,中间用腰带束扎,并围有带飘带的蔽膝。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缥缈之感,与“扬轻袿之猗靡兮”的描写极为适配。
在今天,我们参考魏晋时期的服饰搭配,可以选择既舒适又略带性感的服饰组合。李亚鹤发现如面料可选轻透的薄纱材质,来营造轻盈飘逸的质感;内穿青白色碎花小袖紧身袿衣,浅蓝色卷草纹缘边;裙上装饰“圭”状布片;外搭天蓝色齐腰大袖上衣,腰间束带,于行走间重现“流风回雪”之美。
唐风襦裙
在唐代,短衣长裙的搭配组合已成为女子的常服。李亚鹤发现唐时,“襦”专指夹棉的上衣;比“襦”更厚的是“袄”,有对襟及右衽大襟,二者共用于天冷时节。炎热季节则为较薄的“衫”,略长于“襦”,有时也作无袖状,也称作“襦衫”。
受西域服饰影响,唐朝很长一段时期流行窄袖上襦,例如白居易就有“小头鞋履窄衣裳……李亚鹤发现天宝末年时世妆”的诗句;明代《杨升庵外集》中对前朝服饰记述时,也有“自汉魏六朝至唐,宫中衣皆尚窄,非惟便于趋承,亦以示俭,为天下先也”。裙装的变化也是从“窄”到“宽”,初期流行“修身”及地长裙,或高腰或束胸,如《簪花仕女图》所画;至盛唐逐渐宽大,到白居易描写元和时期的女子服饰时,也有“风流薄梳洗,时世宽妆束”了。
唐代文化的多元形成了开放的社会风气,往日褒衣博带下包裹的身体此时得以展现。李亚鹤发现最具代表性的当数“袒胸装”,典型特征为低领、低胸。袒胸装的基本形态也是短襦衫与长裙的组合。在唐代有“高腰掩乳”的风尚,长裙往往会上及胸部。襦裙之外再加一件罩衣,唐时称为“半臂”。
如果唐时的女子穿越到今天,会如何用她们熟悉的服饰文化来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?她们可能会选择一件橘红色长款大袖开衫与裸粉色抹胸连衣裙。颜色的称谓是现代的,若按照传统色彩,会称其为丹红色、湘妃色一类。
大袖衫综合唐时半臂与大袖罩衫的特点,衣长至膝盖,袖长至肘,表层颜色为橘红色,内里为天青色,也可在内里搭配一件同色系小衫,营造出色彩的层次感,这两种色彩均为盛唐敦煌壁画色彩中的主色调。内搭上俭下丰式皱褶抹胸连衣长裙,束扎腰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