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7日,一部真实记录新疆棉农生活的纪录电影《地上的云朵》登陆全国银幕,将镜头对准“中国长绒棉之乡”——新疆阿瓦提县。影片以细腻的视角,全程跟拍艾尔肯与管小燕两家棉农的日常,从播种到收获,从汗水到微笑,呈现出一幅质朴而动人的农耕画卷。而在这一切背后,有一个名字不容忽视——钵施然,它以农机力量,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产与生活。
新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,年产棉花占全国九成以上。这里光照充足、土地辽阔,是棉花生长的天然沃土。然而,棉花种植不仅是自然的馈赠,更是一场与时间、气候和人力赛跑的农业实践。
影片中,春播时节的棉田里,除了棉农忙碌的身影,更有钵施然播种机精准高效的作业。从北疆到南疆,从4月初到中旬,钵施然农机以稳定的性能和出色的适应性,助力棉农完成从播种到苗期管理的各个环节,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。
随着棉花生长进入关键期,田间管理愈加繁重。水肥调控、株型塑造、病虫害防治……每一项工作都考验着技术与耐心。而此时,钵施然的喷杆喷雾机、智能滴灌系统等设备大显身手,帮助棉农实现精准施肥、科学用药,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,更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与资源浪费。
最令人震撼的转变,出现在采棉季。
影片中,钵施然采棉机的登场,堪称现代农业科技的华彩篇章。当刘强站在田埂上,看着那台钵施然三行自走式采棉机在棉田中平稳驰骋,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。这一刻,是科技解放人力的生动写照,更是新疆棉花产业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。
数据显示,一台钵施然采棉机日作业量高达200亩,相当于400-500名熟练采棉工一天的劳动成果。在成本方面,机械采收每亩费用最高仅260元,折算每公斤不足0.7元,即便计入脱叶剂、清理等附加成本,也远低于人工采棉的投入。更重要的是,机械采收能够精准把握农时,避免因天气或人力不足导致的损失,切实保障了棉农收益。
从田间到市场,钵施然的力量贯穿始终。除了在影片中大放异彩的采棉机,钵施然还提供从播种到土地整理、从植保到秸秆处理的全产业链机械化解决方案。机械式播种机实现精准播种,翻转犁与整地机助力高效土地准备,残膜回收一体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……钵施然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,构建起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完整图景。
不仅如此,钵施然还将创新触角延伸至粮食作物与林果业领域,谷物收割机、青贮机等产品相继问世,持续推动中国农业的机械化、智能化转型。
《地上的云朵》不仅记录了棉农的生活,更见证了一个品牌如何用科技力量改变传统农业。钵施然,正以其卓越的产品性能和完整的产品矩阵,成为新疆棉农最可靠的合作伙伴,让机械化不再是冰冷的工具,而是承载希望、实现梦想的温暖力量。
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,钵施然农机轰鸣不息,它们不仅是现代农业的标志,更是棉农走向富裕生活的坚实保障。随着更多“钵施然”走进田间地头,新疆棉田的上空,那朵名为“现代化”的云彩,正变得越来越清晰,越来越动人。